Men who can do 40 push-ups are less at risk of heart disease,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新研究指出,能連續做完至少40下伏地挺身的男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較低
Source: Insider
- 一份新研究指出,相較於無法連續做10下伏地挺身的男性,能連續做40下以上伏地挺身的男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少了96%。
- 研究人員發現,比起跑步機量測的有氧能力,伏地挺身的能力是判斷日後心血管疾病風險更好的指標。
- 然而,研究人員亦點出,其間因果關係未得證明。
長久以來,伏地挺身都是鍛鍊肩膀、胸肌﹑三頭肌﹑腹肌的熱門訓練動作,尤其受男性青睞。
不過,精通伏地挺身的益處或許遠不止於雕塑體態。
一份新研究指出,相較於無法完成10下伏地挺身的男性,能連續做40下以上伏地挺身的男性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顯著較低;心臟疾病在全球的致死率排名常駐榜首。
事實上,他們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較對照組少了96%。
在這項為期十年的研究中,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以1,104名現役的男性消防員作為研究對象。
受試男性群體的平均年齡為39.6歲,平均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8.7。
研究開始時,研究團隊量測每名男性的伏地挺身能力與有氧能力,其後,每年會安排身體評估與填寫健康醫療問卷。
伏地挺身施測時「必須跟上一個設定為每分鐘80次的節拍器」;也就是一分鐘須完成約40個伏地挺身的速度。
在十年的研究期間中,計有37起心臟相關疾病發作,其中僅有一起發作於最初評估時能完成40下以上伏地挺身的受試者身上。
研究人員發現,比起跑步機量測的有氧能力,操作伏地挺身的能力是判斷日後心血管疾病風險更好的指標。
不過,研究人員強調,研究無法證明其中因果關係;另外,其結果或許不適用於女性、生活型態較不活躍的人與其他年齡族群的人們。
「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伏地挺身能力能應用於多數情境中,為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提供一樣不需成本的簡單工具。」研究第一作者賈斯汀.楊(Justin Yang)說。
「出乎意料的是,比起有氧能力測驗,伏地挺身能力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相關程度更高。」
即使連續伏地挺身次數只有11下也有其益處*。
「這份研究強調體能狀況於健康的重要意義,也提醒醫師應於診斷時評估對象的體能。」陳曾熙學院環境健康學系教授、劍橋健康聯盟醫院的職業醫療首席史提方諾.凱爾斯(Stefano Kales)說,他也是這份研究的通訊作者。
—
譯註:根據此研究數據,能做11-20下伏地挺身的研究對象,罹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約為10下以下對照組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