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離心訓練是一種高強度訓練,容易造成過度訓練,
訓練的高張力容易使肌纖維受到細微損傷,
進而使肌酸激酶(CK)被釋放到血液循環中,
遭到破壞的肌纖維膜、肌節與結締組織細胞,
而產生一連串的瀑布效應與修補程序,
從事離心運動後第3~6天肌酸激酶(CK)會出現最大值。
研究目的
- 非慣用手肘屈肌進行ECC(最大等速離心運動)後引起不同CK個別差異反應進行比較
- ECC後引起CK個別差異EIMD評估指標之間關係進行探討
研究假設
高反應者在EIMD評估指標同樣有較高的反應
且高反應者其他EIMD評估指標與CK活性有較相關性與預測力
研究對象
200名健康男性大學生(年齡:22±2歲 身高:173±5cm 體重:67±10kg)
過去一年內沒有骨骼與肌肉傷害或疾病(如:骨折或開刀手術)
坐姿型態且無任何型式規律運動訓練習慣
以離心運動後恢復期的CK最大反應值依序由小至大排列分組:
實驗流程與步驟
- 前測
進行ECC前一天,會先統一進行一次所有變項的測量觀察。
- 最大等速離心運動
(類似圖中訓練方式)
採坐姿於等速肌力訓練儀(Biodex System)上,
肩關節外展45°、髖關節呈80°,
固定胸部腰部位置(避免用力時動作或身體移位),
彎曲非慣用手肘屈肌群進行訓練,一回合30次,
5組X6次離心訓練(以每秒30°進行),
進行每次離心收縮時,要求全部研究對象須盡全力與機器測力臂做抵抗,
每次ECC非慣用手肘屈肌群的範圍為肘關節彎曲90°至完全伸直角度0°時休息,
次與次之間給予休息10秒,組與組之間休息2分鐘。
- ECC後恢復期肌肉損傷指標
每項測量之間給3分鐘休息時間
- 肌酸激酶CK (前測及恢復期第1~5天)
採血位置慣用手前靜脈,取5ml血液分離出血漿檢測。
- 肌肉痠痛SOR (前測及恢復期第1~5天)
使用肌肉主觀痠痛評估量表
左端「0mm」表示完全不會痠痛,右端「100mm」表示非常非常酸痛
採站姿手持2磅啞鈴做一個往地面肘關節完全伸直-完全彎曲動作
動作後立即針對痠痛程度在量表上進行劃記
使用直尺測量左端0mm至劃記位置距離,即SOR值。
- 最大等長肌力MVC (前測及恢復期立即第1~5天)
使用等速肌力訓練儀
肘關節設定90°位置,每次持續用力3秒鐘,每次之間休息45秒,
測量三次取平均值
- 關節活動角度ROM (前測及恢復期立即及第1~5天)
採站姿、挺胸、手臂自然放鬆伸直放下
使用360°量角尺對準腕、肘、肩三個測量點,三點形成的關節夾角即ROM
測量三次取平均值
- 上臂圍CIR (前測及恢復期第1~5天)
採站姿、挺胸、手臂自然放鬆伸直放下
肘關節中間上方8cm處以皮尺進行測量
測量三次平均值
結果
以下分別檢視ALL、HR及LR組於ECC訓練後對依變項指標的影響
- CK
ECC後HR組與ALL組CK活性顯著高於前測組
LR組僅在第4、5天高於前測值
ECC後HR組在第1~5天CK活性均顯著高於LR組
- SOR
ECC後HR組與ALL組、LR組SOR值顯著大於前測組
ECC後HR組在第1~5天SOR值均顯著大於LR組
- MVC
ECC後HR組與ALL組MVC值顯著小於前測組
ECC後HR組在第0~5天MVC值變化程度均顯著大於LR組
- ROM
ECC後HR組與ALL組ROM值顯著小於前測組
ECC後HR組在第0~5天ROM值變化程度均顯著大於LR組
- CIR
ECC後HR組與ALL組、LR組CIR值顯著大於前測組
ECC後HR組在第1~5天CIR值均顯著大於LR組
接下來檢視ECC後CK峰值與其他依變項(SOR、MVC、ROM及CIR)最大變化值之間的相關性與預測能力
- 相關性
在ALL組ECC後CK與SOR、MVC、ROM及CIR呈顯著相關
在HR組ECC後CK與SOR、ROM及CIR呈顯著相關
在LR組ECC後CK僅與SOR呈顯著相關
- 預測力
依變項對於自變項的預測力僅在ALL與HR組有效
在LR組無預測效果
於ALL與HR的ROM與CIR都具有中等程度可預測CK
結論
- 離心運動後產生CK明顯上升
機械壓力導致肌肉組織排列型態發生改變造成損傷,
此現在在臨床上最常在骨骼肌中被發現,
當骨骼肌受到傷害時CK活性會明顯上升
- 個體差異
同樣從事一回合離心後,
有些研究對象會引起高CK活性以及明確肌肉損傷之反應;
反之,有些人則無法使CK明顯升高與引起肌肉傷害等反應
- ROM及CIR是可預測CK的評估指標
從事運動後引起高CK活性反應的族群,
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成為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等風險,
因此運動人員若能了解可藉由簡易指尖採血分析CK值
以及搭配其他指標(如:ROM、CIR)的預測解釋力,
極可能可以篩選及瞭解選手與民眾在進行激烈運動(如:阻力訓練)後是否為高CK反應族群,
及早做出因應對策,降低運動引起高反應CK帶來的可能風險
Ariel教練的話:
循序漸進的訓練是GYMEFIT一直以來的理念,
適當的調整強度才能讓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學員,
除了注意學員當天心情、精神及訓練當下等狀況,
也應該秉持以下的訓練進程,
避免受傷之外,更可以維持訓練的品質!
作者:楊雅雯
文獻來源:
離心運動引起不同程度血液肌酸激酶個別差異與肌肉損傷相關評估指標之關係。周宇傑、陳信良、陳忠慶、林明儒(2018)
離心運動對血液肌肉蛋白評估指標的反應。陳忠慶、陳信良(2005 )
ACE-CPT
GMS動作概論與核心
GMS上肢整合
GMS下肢整合
#GYMEFIT
#內部教育訓練
#內訓使我強大
#雅雯教練 #離心運動 #肌酸激酶
#一起變強
更多雅雯教練: 【學員心得分享】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