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來自袖舒教練個人頁面
「為什麼動作/技能需要反覆練習?」
–
當人在學習、接觸事物時,
負責接收外在刺激或回饋的神經部位是受器(receptor),
當刺激傳回大腦神經元,
神經突觸電位因刺激而增加,
而有趣的是我們的大腦都自備擴大機,
名為「增強作用」(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當第二次、第三次等越來越多次同樣的回饋或刺激產生,
這個LTP擴大機便會調高這些刺激引起的電位,
單次練習時,擴大機可以作用1-3小時,
在這時間內練習最能刺激大腦。
當練習頻率拉高,變成長期練習時,
這些經由 LTP擴大機產生的刺激會結合基因表現,
產生新的蛋白質,影響神經結構,
也會增加新的突觸連結點。
–
對教練而言,善用這種人類大腦的附加功能進行訓練,
會是比較有效率,而且全面的訓練方式。
當我們在訓練身體動作,
其實同時也在訓練大腦,
有趣的是每個人適合的刺激方式不同,
因此如何找到引導學生把擴大機開到最大,
就要透過與這個學生的互動與觀察中,
找去有效的cue。
–
什麼?你問到基因也有關係啊!
那先天基因不佳怎麼辦?砍掉重練嗎?
這時候先冷靜,
請問你聽過安ㄌ……啊不是XD,
是「勤能補拙」。
確實基因表現與突觸結構、
連結點數量的改變息息相關,
有些人確實擁有可以較快就能產生新蛋白、影響結構的基因,
但用對的方式,並且把練習時間拉長,
其實兩者的最終表現相差並不遠。
–
因此,教練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了解學生的目的,
並找出適合學生的引導方法,
讓擴大機能良好運作的同時,
進行動作的訓練,練身同時也練腦,
讓學生有效率的進步。
作者:袖舒教練
袖舒教練簡歷:
畢業於台灣大學運動設施與健康管理碩士班,
目前擔任私人教練外,亦是GMS課程助教。
袖舒教練具有以下證照:
ACE CPT
ACSM CPT
GMS
NKT Lv.1
3D MAPS
袖舒教練的文章著作:
袖舒教練學生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