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始接觸重量訓練,
隨著健身年資經驗的積累,
各個部位肌肉也日漸茁壯,
舉的重量跟以前相比也變得更重了,
是的,我們變得更加強壯,
但你可曾想過舉得越重,
也有可能會影響你各部位的活動度呢?
今天主要跟大家討論此篇文獻回顧
Study Reviewed: Range of Motion Adaptations in Powerlifters. Gadomski et al. (2018)
此篇主要探討
1.健力選手與一般人各部位活動度差異 (包括肩膀、髖關節、膝關節及足踝關節)
2.訓練安排 (包括訓練頻率、訓練強度、訓練量及訓練部位)的不同而影響活動度
實驗方法
1.挑選各15位當作實驗組(Wilks 分數平均400以上)與對照組做比較。
2.利用問卷方式蒐集實驗組之訓練動作方式、訓練部位及頻率。
3.採用Apley Scratch Test 、Knee Extension Test及Thomas Test來判別各部位活動度。
實驗結果
- 活動度測試結果
實驗組在肩關節的伸展、內轉及外轉部分較弱;膝伸角度則為實驗組角度較小,因此後側柔軟度較佳。
- 摸背測試(Apley scratch test)
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的指尖距離較遠,非慣用手亦同,Wilks係數越高者距離會相距越遠。
結論
- 健力者們上半身訓練主要以臥推為主,其肩部的活動度比起對照組來說較弱;而下肢Hamstring活動度較佳歸功於下肢訓練的硬舉跟深蹲頻率練得較多。
- 健力者們肩膀活動度差,可能容易導致傷害發生,因此肩部的柔軟度、內外轉及過頭訓練的動作勢必要加強。
- Wilks>400的人比起<400的人有較弱的肩膀ROM,這也說明了訓練的經驗與強度的提升,ROM受影響導致變低,因此柔軟度的伸展訓練也需加強。
個人心得
- 儘管這篇Review指出Wilks越高越會造成肩部ROM低落,但更多人是尚未訓練就ROM不好,因此如何讓學員或我們自身避免受傷更為重要。
- 動作越傾向單一化,例如健力三項就真的只做這三項的人也不在少數,容易讓身體其他面向的功能失衡,因此動作的挑選上可以多嘗試各種不同面向來做訓練。
- 頂尖運動員該如何避免活動度受限導致發生不可預期的危險風險,可以多嘗試其他的運動,例如攀岩、芭蕾、鋼管、瑜珈等讓自己了解目前哪些部位活動度不佳。
作者:葉俊杰
ACE-CPT
GMS動作概論呼吸與整合
GMS上肢整合、GMS下肢整合
更多Rex教練:
【比賽心得】
Rex店長 2018 IFBB PRO QUILIFIER 比賽心得
【學員心得分享】
Bonnie – 深深感受到毅力的重要性也把這種精神套用在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上
【內部教育訓練】
對於非健力流派,傳統硬舉與六角槓硬舉效益之比較,何者為佳? – Rex教練
燒燙傷患者傷後運動對其肌力、肌肉量與步行狀態之影響 – Rex教練
修正版德國壯漢訓練法(Modified-GVT) – Rex教練
#GYMEFIT
#Rex店長
#一起變強壯
#內訓真好玩
#內訓使我強大
#不斷追求完美進化